首页

唯美脚交

时间:2025-05-24 03:09:59 作者:北京开展2025年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 浏览量:75688

  液冷超充、语音控车等技术亮相北京车展

  创新科技“上车” 美好出行“加速”

  【科技助力新消费】

  ◎本报记者 都 芃

  编者按 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4月25日至5月4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车展以“新时代·新汽车”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最新汽车芯片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车载AI智能系统等。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车展现场,带您领略这场汽车界“饕餮盛宴”。

  智能辅助驾驶、液冷超充、语音控车……在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各种汽车新技术让人目不暇接。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功能不断涌现。汽车告别单一交通出行工具属性,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伙伴。

  智能辅助下驾驶更轻松

  要说本届车展上的“热词”,智能辅助驾驶一定名列前茅。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智能辅助驾驶逐渐成为众多车型的标配功能。

  业界通常将智能辅助驾驶称为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针对不同行驶场景,它可被细分为城市NOA、高速NOA等,其中消费者使用最频繁的是城市NOA。开启城市NOA后,驾驶员只需设定好目的地,车辆就可自动变换车道、超车,大大减轻了驾驶员负担。

  在本届车展上,相关品牌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配备有NOA功能的车辆一般会在车身安装多种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环境感知摄像头等。它们可实时监测车辆周围路况,采集多种数据,获取实时车速、前车距离等信息。这些数据会被发送至车辆数据处理单元和决策单元,经过处理后,辅助实时规划行驶路径,帮助驾驶员自动完成一系列操作,提高行车便利性和安全性。

  如今,城市NOA功能不断优化。部分车型上的城市NOA还能进行自动泊车、智能跟车,以更好适应城市道路环境和交通状况。

  不过,由于城市路况复杂,非机动车、行人都可能出现在机动车道上。此外,车辆加塞、大型车辆变道等情况增加了交通事故风险。这些都给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普及带来不小的挑战。因此,驾驶员在使用该功能时应保持足够警惕,及时接管车辆,确保行驶安全。

  大模型打造车内智慧空间

  AI大模型从去年火到今年,是本届车展焦点之一。随着车企愈加注重打造车内智慧空间,大模型“上车”成为当下汽车业发展趋势。

  在本届车展,有参观者试乘了一辆发布不久、加装AI大模型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上车后,她一口气对智能车机发出了“降低车窗”“打开空调”“左侧后视镜向里一点”等指令。话音刚落,智能车机便“指挥”车辆快速响应,完成相关指令。该车型支持五音区语音交互,乘客即使坐在后排中间位置,指令也能被精准接收。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连接手机等智能设备,该车型用户可在家中进行语音远程备车。相关品牌负责人介绍,到了冬天,用户可在家中用手机一句话开启车内空调、给座椅加热。用户不仅能远程控制车辆,还可在车中远程控制家中智能设备,如用户在车内可随时调用家中摄像头。通过设置地理围栏,当汽车接近小区时,智能家居中的“回家”场景自动激活,灯光、窗帘、空调便会作出响应。

  AI大模型“上车”给驾驶带来了更多便利和趣味。在同样搭载AI大模型的另一车型上,驾驶员可直接与智能车机对话,询问与目的地的距离、沿途交通拥堵情况、目的地附近“高赞”餐厅等,仿佛一位智能管家坐在车上一般。

  “以前进行语音识别,需要将数据上传云端解析,再回传到车端。现在语音识别是离线的,反应快,哪怕没网也不影响。”相关品牌负责人介绍,这得益于AI大模型在云端和车端协同工作。云端AI大模型参数规模大、算力强,可完成大量数据标注、数据融合任务,降低运算成本和错误率。车端AI大模型参数量较小,不联网也有算力,节省车端计算推理时间。即使云端与车端通信有时延,也能确保行驶安全。

  新设计让上车如同回家一般

  除了在智能化上下功夫,舒适也是当下许多车型的主打卖点之一。让乘客上车就像回家,是许多车企希望能带给消费者的体验。

  例如,车内空间相对狭小,想让它显得更宽敞明亮,许多车型在设计时往往会采用大面积玻璃天幕。与此同时,为解决玻璃防晒隔热难题,车企采取了多种手段。

  在本届车展上,针对夏天玻璃升温快问题,部分车型采用了镀银玻璃。镀银玻璃是指玻璃表面十余层膜中,有2层或3层含银化合物。镀银玻璃会反射大多数紫外线、红外线,只让部分可见光照射到车内,最多可使车内温度降低10摄氏度。

  除了镀银玻璃,还有一种玻璃可更智能地隔绝紫外线、红外线,它就是智能调光玻璃。它主要分为雾化玻璃和电致变色玻璃两种,可借助电能改变玻璃颜色或透明度,实现防晒隔热。

  在本届车展,记者还看到,许多此前豪华车型才配备的座椅按摩功能,如今已经十分普及,被广泛应用在多款中端车型中,大幅提升驾驶舒适性。

  座椅按摩功能是通过座椅内气动装置,为乘坐者按摩。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子振荡器控制座椅内多个气压腔,使座椅面随压力变化运动。

  与之相似的还有座椅通风功能。夏季乘员身体与座椅亲密接触后,接触部分由于空气不流通,汗液不易排出,影响乘车舒适度。座椅通风功能借助座椅中独立通风循环系统,源源不断将新鲜空气从座椅坐垫与靠背上的小孔吹出,防止乘员身体与座椅接触部位积汗。

  液冷超充缓解补能焦虑

  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效率是消费者购车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本届车展上,多家汽车、电池、充电设备厂商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能“痛点”,发布了多个高效补能方案,努力打消消费者顾虑。

  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是如今许多新能源车型选择的快充方案。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要提升充电功率,方法无非两种,要么提升电流,要么提高电压。相关厂商通常双管齐下,二者同步提升。不过,增加电流会让快充系统大幅升温,增加车辆热失控风险。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新能源车型搭载的是400伏特充电平台,若想实现400千瓦充电功率,电流就要增至1000安,传输时会产生大量热能。如果散热系统没有跟上,就可能会导致热失控。因此,电流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此时要提升充电功率,增大电压成唯一选择。目前,搭载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的车辆,最高充电功率可达400千瓦,半小时内可充至少80%电量,大大提高补能效率。

  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超高的补能效率离不开充电桩的配合。为适配800伏特高压快充系统,各厂商拿出了不同的充电桩方案。

  在本届车展某品牌展台上,记者看到,除了展示自家最新车型,企业还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全液冷超级充电桩。液冷超充是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一个液体循环通道,通道内加入用于散热的冷却液,通过推动冷却液循环,不断把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出,以实现更大充电功率。采用这一设计的充电桩,充电枪更轻、导线更细,消费者可轻松拿起,提升了充电体验。

  相关厂商负责人介绍,目前全液冷超级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千瓦,最大电流600安,适配电压在200伏特至1000伏特范围内的所有充电平台,最快仅用15分钟至20分钟便可充满一辆新能源汽车。(科技日报)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洋盐度探测卫星成功发射

4月28日电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4月2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布了2024年3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情况。当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859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085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7450人,这是连续第127个月公布月报数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姜志刚决定逮捕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共五章22条。第一章“总则”明确了指南的出台目的和适用范围。第二章“企业内部劳动纠纷化解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申诉机制,鼓励成立企业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明确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在企业内部解决矛盾纠纷的渠道。第三章“工会权益维护服务”强调工会积极吸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对企业履行用工责任情况进行监督、推动平台企业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商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等服务。第四章“相关部门机构权益维护服务”指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司法诉讼、法律援助等法定维权服务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并鼓励地方探索创新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处机制,建立“一站式”的新就业形态争议调处机构。第五章“附则”明确涉新就业形态商事纠纷不适用本指南。

中国多部门加强联合监督执法 严打医疗执业违法违规行为

嘉兴7月12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万马奔腾钱江潮,天下奇观唯我有。”浙江北部、钱塘江北岸,“潮城”海宁因一块皮革撬动千亿产业集群,被誉为“中国皮革之都”。

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据悉,清查工作着力解决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将查清实物量和核算价值量作为首要目标。同时,从资产管理和履行所有者职责需求角度,将使用权状况纳入资产清查工作。结合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特点突出重点:以利用为主的,兼顾摸清资产底数和理清使用权状况;以保护为主的,侧重摸清底数情况。同时查清储备土地等情况。利用已有成果开展资产清查,充分融合调查监测、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确权登记、审批供应等成果,查清实物量。

习近平甘肃行丨崖壁上的东方雕刻艺术瑰宝——走进麦积山石窟

记者会持续约1个小时。在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提示还剩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后,拜登又接连回答了三位记者的提问。话题依然集中在“退选”上。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